財經及行業動態
租賃業點“金”成“綠” 積極踐行綠色發展
來源:安徽國元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作者:webmaster 時間:2022-06-20 10:20:50 瀏覽次數:1923

銀保監會近期印發的《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指出,銀行保險機構應當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從戰略高度推進綠色金融,加大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支持,防范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提升自身的環境、社會和治理表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租賃機構作為綠色金融的探索者和踐行者,積極響應“雙碳”目標,提前規劃、創新探索,服務于兼具環境和社會效益的各類經濟活動,助推綠色租賃發展駛入“快車道”。

綠色成業務戰略重點

《指引》強調銀行保險機構“從戰略高度推進綠色金融”,租賃行業也愈發重視綠色發展,綠色租賃已然成為租賃機構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金融時報》記者觀察,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多家金融租賃公司將綠色租賃作為自身業務發展的戰略重點。

國銀金融租賃此前發布的《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國銀金融租賃已將“綠色”作為自身發展的核心目標之一,把綠色金融作為“十四五”時期業務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農銀金融租賃則秉持綠色租賃經營理念,2021年加大清潔能源、綠色交通與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的業務布局;浦銀金融租賃不斷加大發展綠色金融租賃業務的力度。近三年,浦銀金融租賃新能源業務投放超30億元。

在融資租賃公司行業,綠色租賃業務同樣可圈可點。平安租賃披露的業績報告顯示,在綠色產業租賃上,平安租賃2021年聚焦綠電生產、綠電運營、綠色能源消費等細分領域,助力綠色企業持續發展。截至2021年12月底,平安租賃累計為230余家分布式光伏、60余家地面光伏、40余家風電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國家能源集團資本控股旗下國能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金融時報》記者,今年以來公司積極推進綠色租賃業務發展,緊跟新能源戰略部署,通過發行“碳中和債券”、申請“綠色貸款”、開具“綠色信用證”等多種方式,引入綠色低成本資金。

細分市場尋覓新機

據零壹租賃智庫統計,金融租賃公司業務投放主要集中在水利、環境、公共設施和電力、燃氣等領域,這使得金融租賃公司的綠色租賃業務較為同質化,競爭更加激烈。因此,近兩年來,租賃公司開始在綠色細分市場尋找差異化業務落腳點。

實際上,戶用光伏是分布式光伏的一個重要分支,國家自2013年開始對分布式光伏提供補貼支持以來,戶用光伏獲得了國家政策和資金的傾斜。但由于市場認知不足和普及力度不夠,戶用光伏市場仍待進一步深耕。經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梳理統計,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國累計納入2021年國家財政補貼規模戶用光伏項目裝機容量為2159.62萬千瓦。這一數據顯示戶用光伏市場仍具有發展擴大的實力和潛力。

多家租賃公司乘勢發力?!督鹑跁r報》記者了解到,中信金融租賃專門成立了綠色租賃工作小組,以加大行業研究和創新探索,以戶用分布式和工商業屋頂分布式為轉型著力點,推動業務模式創新。目前,中信金融租賃已落地1.2億元工商業屋頂分布式光伏融資租賃項目。據了解,華夏金融租賃也推出了戶用光伏租賃產品,產業鏈涉及晶硅制造和光伏電站建設。目前,該業務已服務全國2.2萬余個鄉村,超過10萬余戶農戶。

此外,新基建領域的換電站、綠色數據中心、集成電路等綠色細分市場也獲租賃公司青睞?!秷蟾妗繁硎?,國銀金融租賃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年累計實現創新轉型類項目入庫約300億元,涉及集成電路、數據中心、智能停車、落后地區教育等多個領域。

以綠色項目支持鄉村振興

隨著綠色租賃市場進一步打開,綠色融資租賃業務有望成為促進實體經濟發展與低碳環保理念有機聯動的金融“潤滑劑”。從租賃公司實踐來看,多家公司積極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將綠色租賃和推動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助力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和綠色發展。

由于西部地區具有新能源資源豐富的特性,租賃公司通過多類型項目的落地,促進后發區域通過綠色發展“彎道超車”,形成綠色低碳與區域發展的協調統一。

據了解,國銀金融租賃在“三區三州”、革命老區等地區實施了一批綠色租賃項目,因地制宜地為當地居民創造穩定收入,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和民生水平。

平安租賃有關負責人表示,自2017年發起“金色陽光之路”公益項目,平安租賃以光伏電站為物件切入,用綠色分布式能源助力地方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敖鹕柟庵贰惫骓椖坷塾嬜哌^全國10個偏遠鄉村,為2300余名孩子帶去超過119.1千瓦光伏電站的綠色能源。

例如,在西藏地區山南市扎囊縣西卡學村,平安租賃落地了首單綠色扶貧直接租賃項目。該項目通過直接租賃產品,為央企新能源公司提供了7000萬元資金用于建設地面集中式光伏電站,項目裝機容量2萬千瓦,每年發電量可達2500萬度,發電收入2300萬元。這一項目能夠為平安租賃服務的客戶增加穩定的收入,為西藏偏遠山區村落帶來了扶貧資金,兼具產業、環境和社會三重效益。